陈昔禅,中共党员,纪录片导演,2010年毕业于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。现任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卫视制片人、项目负责人。先后担任过民生、时政新闻记者,新闻深度调查记者,省委办公厅内参记者。如今从事大型纪录片生产制作工作,并在纪录片领城斩荻国家级各项各类大奖20余个。
从体育生,到记者,又当导演,这条路陈昔禅一走就是十年。如今他从事大型纪录片生产制作工作,斩获国家级各项大奖20余个,主创纪录片两次荣获省、市级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
谈及成功的原因,陈昔禅说,“忠于目标,像年轻人忠于爱情一样。
“你这普通话能做主持人?”
陈昔禅很忙。
笔者前期在微信上与他交流时,他的回复总是不超过五个字。刚说明来意,陈昔禅便带着歉意说,他只有30分钟。电话打过去时,他正在机场候机,半个小时后,他又要赶往下一个工作地点。
本以为陈昔禅是一个寡言的工作狂,但问到他的“导演梦”时,曾经的体育生立马打开了话匣子。
其实早在大学前,陈昔禅就开始“触电”了,他高中参加岳阳市的小主持人选拔赛,拿了二等奖,还在家乡的电视台担任过栏目主持人。
这些经历让他对主持兴致高涨,大一他果断报名了新媒体中心,听到他报名主持人时,面试老师潘昕被这个体育学院的学生吓到了:“你这普通话能做主持人?”
说起这段经历,陈昔禅笑了笑:“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普通话有多差,活在自己的世界中。其实很差,因为我是平江人,我们读小学的时候,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学过拼音。”如今的他吐词清晰,虽比不上专业主持人,但几乎听不出口音。
潘昕老师也怕打击陈昔禅的积极性,最终同意让他进台试试。陈昔禅就这样进了学校电视台,虽然没出镜录过节目,但幕后工作他几乎都试了一遍,学摄像,又写稿,正是这些学校电视台的磨练,才有了后来从事各种工作而游刃有余的陈昔禅。
“不管怎么样我都留在省台”
坚定,是陈昔禅在电视这条路上走到今天最大的原因。
与大部分的体院同学不同,陈昔禅早就决定未来要做与电视相关的工作,他喜欢这条路,他踏上了这条路,他要一直走这条路。
大三在湖南台实习后,他暗下决心:做电视,一定要到更高的平台去。 他放弃了考选调生的优势,也不准备考研,“因为我就喜欢去做电视,一门心思地砸在里面去了。”他拒绝了国企的offer,不做大学生村官,铁了心想留在电视台。
2010年6月,陈昔禅毕业了。当同学还在为找工作而苦恼时,陈昔禅已经是岳阳电视台直聘待编员工了,他的未来一片光明。但在岳阳电视台待了半年,陈昔禅总觉得缺了点什么,他还是想到更好的地方去。
2010年11月,陈昔禅离开岳阳,来到湖南电视台学习。埋头苦干了几个月,却撞上改革期,“那段时间真挺痛苦的,做出的成绩得到了认可,但就是签约不了。”陈昔禅用轻松的语气讲述着当初的煎熬,偶尔的咳嗽声让他显得有些疲惫。
2011年3月,岳阳电视台人事部打来了电话——如果陈昔禅再不回岳阳,他在电视台的职位将不复保留。陈昔禅当即回复:“我不回去了,我一定要留在省台,不管怎么样我都留在省台。”
陈昔禅就这样断了自己的“后路”。
没过多久,台里的节目中心主任交给他们一个任务——整理凤凰大视野栏目近几年的标题。凤凰大视野每周至少更新五次,几年的标题该是多大的工作量?实习的同事都草草敷衍了事。
一开始陈昔禅也不情不愿,但在收集的过程中,他对大台的标题风格愈加熟悉,当他将厚厚的资料交上去时,陈昔禅还不清楚这个任务意味着什么。但厚积薄发,陈昔禅后来办的一档节目爆火,他这才深切地感受到当初看似繁琐的工作,并不是无用功。节目获得了收视奖,他记得很清楚,标题叫《寄往天堂的证明》。
“你这样搞命都不要是为了什么?”
在毕业后的这十年里,陈昔禅换了很多身份:民生新闻记者、时政新闻记者、新闻深度调查记者、省委办公厅内参记者,如今的纪录片导演,一路走来,他也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时刻。但回忆起那次洞庭湖的拍摄,陈昔禅仍心有余悸。
几年前,洞庭湖并不似如今的碧水清波,由于缺乏治理,洞庭湖被当地渔霸用土垒起堤坝,分割成块,不仅导致生态被破坏,也埋下了触礁的隐患。
当地的官员和渔霸之间有利益勾结,记者白天去湖边往往会白跑一趟——官员会通风报信。只能等到半夜,大家都放松警惕、渔霸给鱼喂食时,他们才能抓到现形。
晚上11点,陈昔禅一行人兵分两路出发了。水路直击现场,陆路围追堵截。湖里遍布暗礁,陈昔禅和同伴只能划着宽不到一米的小船前行。取证还算顺利,他们拍下了渔霸电打鱼的过程。
没想到凌晨 4点,他们在返航路上遇到了麻烦。
湖面上突然起了横风,小船在风中岌岌欲翻。一个浪打过来,瞬间涌进了半船水。说到这,陈昔禅有些激动,仿佛经历的惊险就在昨天。没想到,最后竟是“万恶”的采砂船救了他们一命,采砂船挖砂堆成了暗礁,浪把船冲到了礁上,他们得以脱险。
回到酒店已经是早上5点多了。出发前,陈昔禅只和母亲说了一声,打开手机一看,全是她的未接电话。拨回去报平安,电话那头的母亲听了,心疼又无奈:“细伢子,你这样搞命都不要,到底是为了什么?”
陈昔禅内心翻涌,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。
为了什么呢?陈昔禅之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。后来他明白,一次次让他冒着危险冲在一线的,不仅是一腔热血,更是大学4年价值观的建立。“铁肩担道义的信念其实早就刻到骨子里了,突然一问,反而不知道从何说起。”他顿了顿,“但我知道,这个东西就在我心中。”
所幸他们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,揭开黑幕后,守望的公平正义也没有缺席。他们拍摄的节目《洞庭湖殇》上报参阅后,引起强烈反响,洞庭湖得以大力整改。后有大学生志愿者去洞庭湖考察,村民把陈昔禅的电话给了志愿者:来调查的记者一波又一波,但他们的生活没有变化,直到陈记者他们来了之后,才迎来了政府的大整改。“当时就觉得做什么都值了。”陈昔禅不无感慨,比骄傲更多的是欣慰。
“忠于目标,像年轻人忠于爱情一样”
谈到近期规划,陈昔禅表示年底事情不少。一部关于脱贫攻坚的纪录片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,年底要上线播放。说起工作,陈昔禅条理清晰,如数家珍。正在北京学习的他第二天下午要参加省里的会议,所以只能赶回湖南,“基本上对我来讲,没有所谓周末或节假日的说法。”他又笑着说,多亏了妻子把家事管得很好,让他专心工作,没有后顾之忧。
最后,谈到年轻人的迷茫时,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随后传来了近乎严肃的声音:“别的我不敢讲,但是我想说,兴趣其实是最好的老师。”这位非科班出身的专业导演表示,如果很迷茫,不如先问问自己真正喜欢什么,确定了目标就去努力,不能遇到一点阻力,一点坎坷,一点打击,就立马调头,奔着另外一个方向去了。“其实我所理解的坚持,就是要拿出匠人精神,忠于自己的内心,忠于目标,像很多年轻人忠于爱情一样。”
如今,陈昔禅仍在他坚定选择的领域深耕着,这位过了而立之年的导演不再如年少般无所畏惧,他多了一分沉稳,执着坚定一如从前。